(本网讯 记者周少红)三伏天结束,在由热转凉的冷热交替时期,人体容易秋乏和秋燥,如何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,以适应季节变化,保持身体健康?今天,我们一起学习了解。
1.饮食调整:出伏后,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,可多吃些梨、银耳、百合、蜂蜜等食物,少吃辛辣、油腻食物,避免加重肠胃负担。
2.注意保暖:早晚温差变大,老人、儿童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,应根据天气变化适当添衣,以防感冒。对于呼吸道、关节不好的人,脖子、后背、脚部等血管丰富的部位要注意保暖。
3.预防秋燥:秋季气候干燥,容易出现口干、咽干、鼻干等症状。要注意多喝水,晨起、睡前各喝适量温水,防止血液黏稠度增高后形成血栓性疾病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,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。
4.适度运动: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,但要避免过度运动,以免损伤身体。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晚气温较低时段。
5.规律作息:保证充足的睡眠,提高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。成年人通常需要7-8小时的睡眠,有助于恢复精力。
6.情绪调节:秋季容易让人产生悲秋情绪,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,保持心情舒畅。可以多参加一些郊游、野餐等有益的社交活动,听音乐也是不错的选择,同样能缓解压力、放松身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