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网讯 记者张娜)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、亲自部署、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。大厂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宝贵机遇,紧紧牵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“牛鼻子”,在对接京津、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,乘势向上而行,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,生态环保联防联控,产业转移有序推进,公共服务共建共享,在打造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奋力争先,百姓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攀升。
2025年,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,协同奔赴的故事必将迈入又一个新的春天。即日起,本平台开设“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特别报道”专栏,生动展现交通、生态、产业、民生等重点合作领域的新气象。
今天播出第一期:《向“近”而行 跑出交通一体化“加速度”》
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。近年来,我县持续在互联互通上加大马力,打通“大动脉”,畅通“微循环”,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品质,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现“加速跑”,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2024年国庆假期前,备受期待的厂通桥正式建成通车。这座桥梁将大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距离缩短5公里,为往来两地群众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直连通道。
如今,宽阔的潮白河上,形似“舵轮”的厂通桥上往来车辆络绎不绝,据不完全统计,厂通路日均汽车通行量达到1.1万余辆次。
如果说,厂通桥的开通让跨省通勤成为新常态,那么,京唐城际铁路大厂站的运营,则让“轨道上的美好生活”飞驰而来。2022年底,京唐城际铁路正式开通,不仅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,也标志着大厂正式跨入“高铁时代”,深度融入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。
一条条跨省道路的贯通“牵手”,让三地群众“少跑腿”、更便捷。近年来,我县始终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,积极融入京津冀交通网络,全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。首都环线高速公路G95(大厂段)建成通车,推动了京津冀区域形成主要城市之间“一小时交通圈”;蒋谭路至燕郊汇福路交通堵点被打通,观潮路与燕郊迎宾路对接加快推进,“西通北联”路网格局基本形成。此外,进京公交线路进一步优化,开通了5条北京公交线路和2条定制快巴,群众接驳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更加便捷。京唐高铁车次增加至12班,实现早晚高峰双向通勤,最快33分钟直达北京市中心。
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红利正在加速释放,三地交通实现了从“通”到“畅”、从“有”到“好”、从“基本适应”到“更好满足”的跨越式发展。多节点、网格状、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,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交通网越织越密,幸福路越走越畅,同城化愈加凸显,如今,交通一体化的成果正惠及三地更多居民。便捷的交通条件也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落户大厂,促进了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,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